處世之道,就是為人之道,今天我們要立足于社會,就得先從如何做人開始。明白怎樣做人,才能與人和睦相處,待人接物才能通達(dá)合理。這確實是一門高深的學(xué)問,值得我們終身學(xué)習(xí)。而在如何立身處世方面,陳繼儒的《小窗幽記》為我們指明了一條光明之路,他歸納出的“安詳是處事的一種方法,謙退是保身的一種方法,涵容是處人的一種方法,灑脫是養(yǎng)心的一種方法”四法,建議人們保持達(dá)觀的心境,平和地為人處世,對后人影響至深。
《小窗幽記》,一名《醉古堂劍掃》,十二卷,格言警句類小品文。一說是明人陳繼儒撰。陳繼儒(1558—1639),字仲醇,號眉公,又號麋公,松江華亭人。陳繼儒,隱居昆山之陽,后筑室東佘山,杜門著述。工詩能文,書法蘇米,兼能繪事,名重一時。屢奉詔征用,皆以疾辭。其所作“或刺取瑣言僻事,詮次成書,遠(yuǎn)近競相購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