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說與北京地名的趣味結合
● 非遺專家傾力撰寫、重磅推薦
● 極具文化傳承和收藏價值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被各社區(qū)、群體,有時是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社會實踐、觀念表述、表現(xiàn)方式、知識、技能,以及與之相關的工具、實物、手工藝品和文化場所”。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世代相傳,被不同社區(qū)和群體在適應周圍環(huán)境和自然的過程中和與其歷史的互動中不斷地再創(chuàng)造,為他們提供持續(xù)的認同感,增強對文化多樣性和人類創(chuàng)造力的尊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研究工作是當前國際社會和理論學術界普遍關心的一件事情。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和現(xiàn)代化進程不斷加快,保持人類文化多樣性的形態(tài)變得非常急迫。維護人類文化的多樣性,捍衛(wèi)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文化主權,成為國際社會和學術理論界義不容辭的責任。
本書是一本介紹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彩塑京劇臉譜的圖書。本書介紹了彩塑京劇臉譜的彩塑神韻、臉譜溯源及分類、材料與工具、制作工藝、收藏與保管、技藝傳承、作品欣賞等。本書是對北京彩塑京劇臉譜一項重要民俗事項的發(fā)掘和整理,極有價值。
李蒼彥, 1962年于北京市工藝美術學校雕塑專業(yè)畢業(yè),分配到北京工藝美術工廠,先后從事琢玉、仿古畫、彩蛋工藝品的設計制作。自1972年后長期從事技術管理工作,同時仍從事民間手工藝品的研究。1996年由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授予“一級民間工藝美術家”稱號,有十多種工藝美術理論著作出版。
林泓魁,佟秀芬之子,從小受家里熏陶學習泥塑彩繪臉譜的制作與繪畫,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對臉譜的造型進行了創(chuàng)新推出了按照京劇名家臉型塑造的臉譜,并在2011年為李萬春先生誕辰一百周年設計并制作了紀念活動的禮品,多年來參加了世博會的展演活動,2012年4月出訪臺灣地區(qū)參加兩岸文化創(chuàng)意展,同年8月參加了以色列國際手工藝博覽會,2013年元月代表北京手工藝人在美國洛杉磯環(huán)球影城向全球各國的朋友們展示了老北京傳統(tǒng)手工技藝臉譜的繪畫工藝。
序 趙 書
序 高 巍
前言
第 一 章
彩塑神韻
第一節(jié) 塑泥燒陶
第二節(jié) 彩塑奇葩
第三節(jié) 雕蟲巧藝
第 二 章
臉譜溯源
巫儺、面具與臉譜
第二節(jié) 京劇與京劇臉譜
第三節(jié) 手工藝品臉譜的問世
第 三 章
臉譜分類
第一節(jié) 京劇角色的臉譜
第二節(jié) 彩塑京劇臉譜品目
第 四 章
材料與工具
第一節(jié) 塑型材料
第二節(jié) 泥塑工具
第三節(jié) 彩繪顏料
第四節(jié) 繪畫工具
第 五 章
制作工藝
第一節(jié) 泡砸膠泥
第二節(jié) 塑頭臉型
第三節(jié) 翻模制坯
第四節(jié) 泥面繪畫
第五節(jié) 彩畫勾描
第六節(jié) 髯口盔頭
第 六 章
收藏與保管
第一節(jié) 收藏
第二節(jié) 保管
第 七 章
技藝傳承
第一節(jié) 傳承形式
第二節(jié) 師承譜系
第三節(jié) 群體延續(xù)
第 八 章
作品欣賞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