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入作者書信293封(含殘簡)。所收書信據(jù)手跡進行排校,凡無手跡者,則在題注中說明來源。按寫信時間排序,1980年9月22日,編號即800922;時間不確定的,用□示意,特殊情況在題注中說明;個別書信屬夏歷,按所折公歷編序。題注介紹收信人簡況;信中注釋力求簡約,注不完全的人名或事,如注釋“巴公”,不注釋“巴金”。原件中的筆誤,用以下方式標示:誤字用[],排仿宋體;漏字用〔〕,排仿宋體;原稿漫漶無法辨認的字,用□替代。保留異體字,保留帶有作家個人風格與時代印記的用語。
江蘇高郵人,中國現(xiàn)當代著名作家。
他從1940年開始發(fā)表作品,其創(chuàng)作生涯歷經(jīng)半個世紀,跨越兩個時代。他前承五四新文化傳統(tǒng)、師從沈從文,后啟尋根文學回歸民族傳統(tǒng)的思潮。他的創(chuàng)作,小說、散文、戲劇、文論、新舊體詩等諸體兼?zhèn)?,皆取得很高藝術成就,堪稱文體家;又兼及書畫,多有題跋,以博雅名世。
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后一位士大夫”,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記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