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yè)啟蒙:1760—1820年伯明翰和西米德蘭茲郡的科學、技術與文化》系“科學文化譯叢”之一,探索了英格蘭在1760-1820年期間引領世界工業(yè)化國家的轉變過程。本書將關注的重點集中在科學知識在這一過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上。本書基于記錄馬修?博爾頓的活動及索霍工廠的特別檔案,由此揭示出西米德蘭茲郡經(jīng)歷了一個有用知識與“技術訣竅”相融合的進程,自然哲學家與技術專家、企業(yè)家形成了一種親密和高效的關系。本書適合于那些渴望探索18世紀英格蘭經(jīng)濟變革的動力學的讀者,也適合于那些對于科學和技術的文化史有興趣的讀者。
彼得·瓊斯,伯明翰大學歷史系的榮休教授,1995年起任法國史講座教授,研究專長為法國大革命,并對英格蘭西米德蘭茲郡的科學與啟蒙、18世紀的旅行者和旅行寫作、18世紀的法國農(nóng)業(yè)史有深入研究。獲2009年度沃茲沃思獎,以表彰其對英國商業(yè)史研究的杰出貢獻。
譯者簡介:
李斌,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研究專長為18世紀英國科學史,對伯明翰月光社有較為深入的研究。
第1章 18世紀的知識經(jīng)濟
第2章 伯明翰和西米德蘭茲郡
區(qū)域設置
伯明翰
馬修·博爾頓和索霍
文化與身份
第3章 實驗科學的傳播和驗證
市場中的科學
月光社
國際網(wǎng)絡
第4章 科學和技術的接口
爭論
學者和制造商
金屬、熱和燃燒
科學文化
技術轉移
第5章 工業(yè),啟蒙與非國教徒
一種新教的倫理?
不遵奉國教與啟蒙運動
騷亂帶來的邊緣化
第6章 混亂的書信共和國
自由的貿(mào)易
“科學從來不處于戰(zhàn)爭狀態(tài)”
朝向技術-科學
第7章 結論
參考文獻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