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汽笛把我們帶到一個個古鎮(zhèn),一首首船歌與號子,令人憶起往日的時光。老人們口述的歷史,從石沱、忠縣,到白帝城,再到洛磧和新田,所有的故事串成一段關于長江邊古鎮(zhèn)的完整記憶。從中萌發(fā)的情愫化成詩句,仿佛慢行船緩緩駛來,載著我們?nèi)ネ枢l(xiāng)、進入往事,任江水流過心田。
長江邊的古鎮(zhèn)有聲讀本《清廟》,創(chuàng)造性地將作家王以培散文詩般的文字以圖像、配樂詩朗誦與實地錄音的形式呈現(xiàn),在原汁原味地記錄傳說、民俗與往事的同時,將讀者領入了一個充滿真摯情感、深切思索與無限關懷的人文世界。
《清廟》在內(nèi)容上與《長江邊的古鎮(zhèn)》系列的五部作品《白帝城》《江有氾》《沉沙》《河廣》《往生》以及詩集《采真》極具關聯(lián)性;在形式上,全書附有36個音頻文件,讀者可以通過掃描書中的二維碼,聆聽音聲的記錄,身臨其境地感受作者心目中的長江邊的古鎮(zhèn)。
本書以圖、文、聲并茂的方式,通過精心編排,將作家王以培十余年來行走長江沿岸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的精華,以影像、文字和實地錄音相交織的創(chuàng)新形式悉數(shù)展現(xiàn)。書名“清廟”二字出自《詩經(jīng) 周頌》第一篇,隱喻精神的家園。散文詩般的文字,配合真實的圖像記錄,加上以二維碼導入聲音文件的方式,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充滿了記憶與思索的世界;富于藝術感染力的排版設計,輔以與圖文并行的聲音文件設計,讓讀者在船工號子、沿江民歌以及作者王以培的配樂詩朗誦聲中,在真實的聲音與影像中,體會長江兩岸民間文化的深厚傳統(tǒng)與巨大精神財富,給讀者帶來了難忘的審美體驗。本書在內(nèi)容上與我社已出版的“長江邊的古鎮(zhèn)”系列相呼應,具有較高的欣賞與收藏價值。
王以培,當代釆風人、獨行者,詩人、作家,十多年來獨自沿江釆風、創(chuàng)作,記錄保存神話傳說、歷史記憶。已出版“長江邊的古鎮(zhèn)”系列作品:《白帝城》《江有汜》《沉沙》《河廣》《往生》,長篇小說《煙村》《幽事》《大鐘亭》,詩集《寺廟里的語言》《采真》《荒涼石窟?醉舟》《敦煌繁露》《立體幾何》,童話集《布谷鳥》《小貓菜花》,譯著有《蘭波作品全集》《小王子》等。
圖文目錄
魚嘴開口
枯木新枝
長壽八景
江有沱
“君子之鄉(xiāng)”
李渡守望者
涪陵舊城
洋渡半邊街
赤溪村溜沙坡
玉帝眼中
忠縣人家
“巴州西界”
大溪口
新田故里
云陽舊城
“龍去龍來游”
藕塘
奉節(jié)舊城
白帝城
清清黛溪
龍跑灘
巫山女神
聲音目錄
1.《序曲 江上汽笛》 作曲 張建夫
2.《船來了》 詩/朗誦 王以培 作曲 張建夫
3.《船歌》 方應洪 唱
4.《船歌》方應洪 唱
5.《房頂沒了》《大地傾斜》《家還在》 詩/朗誦 王以培 作曲 張建夫
6.《石沱歷史》 田茂祥 口述
7.《青梅贈釵》艾繼趙 唱
8.《我尋苦難》 詩/朗誦 王以培 作曲 張建夫
9.《民間故事》 艾繼趙 講述
10.《從前》《蹺蹺板》《楊柳街》 詩/朗誦 王以培 作曲 張建夫
11.《一面小白旗的風波》艾繼趙 講述
12.《馮光珍姐妹的故事》艾繼魏、艾清屏 講述
13.《白帝城》詩/朗誦 王以培 作曲 張建夫
14.《忠縣傳說》艾繼趙 講述
15.《古井沉浮》 吳天發(fā) 講述
16.《日月夢影印魂靈》 詩/朗誦 王以培 作曲 張建夫
17.《新田老歌》 冉振愛 唱
18.《紫藤》《走上去》 詩/朗誦 王以培 作曲 張建夫
19.《新田傳說》冉振愛 講述
20.《祭恩師陳永堂先生》 詩/朗誦 王以培 作曲 張建夫
21.《勞動號子》《哪里吃飯不要錢》 張遠鑫 唱
22.《慢行船》 詩/朗誦 王以培 作曲 張建夫
23.《新田民歌》 幸正南 唱
24.《伐木歌》冉振愛 唱
25.《冬夜》《觀星亭》《蝴蝶》 詩/朗誦 王以培 作曲 張建夫
26.《螃蟹歌》《一顆豆子圓又圓》《月兒彎彎照九州》 冉振愛 唱
27.《風土顯靈》詩/朗誦 王以培 作曲 張建夫
28.《對門那個姐》《點兵歌》《孟姜女》 譚孝漢 唱
29.《楊忠樂自述》 楊忠樂 講述
30.《孝歌》 黃本興、吳啟才 唱
31.《天光》《山水涅槃》《飛天下凡》《面壁》 詩/朗誦 王以培 作曲 張建夫
32.《勸郎歌》 佚名老人 唱
33.《川江號子》方應洪 唱
34.《長江流過洛磧》詩/朗誦 王以培 作曲 張建夫
35.《十二時辰》 譚孝漢 唱。
36.《尾聲 川江號子》 方應洪 唱 / 張建夫 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