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份永不疲憊的愛,是父親的保證
書和電影一樣,都是讓我們身在此處,心在彼處的時空傳送門。次看到《長腿爸爸》的時候,隱隱約約也看到了自己的童年時代。
記得那年冬天很冷,由于父母忙于工作,只能將我和哥哥寄養(yǎng)在外婆家,那時我只有5歲,爸爸每次臨走時都會保證說我來接我們。
于是,等到爸爸要來接我們的那天,我和哥哥都會在焦慮中等待,小腦袋里就會有各種爸爸來不了的假設(shè),那種擔(dān)憂,那種期待的感覺現(xiàn)在都還依稀可見。對于孩子來說,與父母長時間分離的恐懼與就像再也見不到了一樣。我們會早早地在爸爸來的那條路上等待,當(dāng)自行車的鈴聲還在很遠(yuǎn)的地方響的時候,我們知道爸爸騎車來接我們啦,于是,我坐自行車前頭,哥哥坐后面,在呼呼寒風(fēng)中快樂地前進(jìn)。
“爸爸你累嗎?”
“ 我不累!”
于是爸爸那雙長長的,強(qiáng)有力的大腿深深留在了印象之中。父親沒有并沒有用過多的話語,卻用每次的“保證”與行動守護(hù)了我們內(nèi)心的不確定。
很欣喜,能夠遇見這本繪本,有著長長雙腿的爸爸跨越了封面和封底,奔跑中的姿態(tài)非常輕盈,而系著爸爸圍巾的小主人公馬修微微緊緊地抱著爸爸,卻流露出了開心與滿足。
畫家用鮮明的紅黃綠三原色為主色調(diào)和靈活多變、流動般的畫面效果在孩子的心中幻化成了溫暖的成長大片,大限度地給予了孩子更多的理解、更多的安撫、更多的尊重。而作家納迪娜?布蘭-科姆(NadineBrun-Cosme)寫作風(fēng)格細(xì)膩,善于刻畫心理,總能敏銳捕捉日常生活中的細(xì)微情感,用充滿詩意的文字將孩子成長過程中難以避免的“分離焦慮”展現(xiàn)出來,并幫助讀者打開心的大門,為孩子心靈的健康成長、為親子之間的溝通指明前進(jìn)的方向。這樣完美的搭檔才造就了這本完美的繪本。
畫面中還有一個細(xì)節(jié),就是一把長長的黑色雨傘,從一開始送馬修去上學(xué),到后回到家,這把雨傘一直跟隨者長腿爸爸,這把傘可以遮風(fēng)擋雨,但是我想這把傘仿佛就是馬修的爸爸,無論馬修在哪里,這般“傘”似乎不會疲憊,不會抱怨,也不會怒吼,這把“傘”會一直保護(hù)馬修,這把傘就是馬修的“定海神針”。
現(xiàn)實生活中,又有誰能像這位充滿著奇思妙想、充滿著童心童趣的長腿爸爸一樣能夠輕松巧妙地將這個超級多擔(dān)心、超級多疑慮的馬修收服得“服服帖帖”?
作為家長的我們在面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各種問題的時候,多一些耐心,多一些愛心,多一些關(guān)心,在孩子的童年世界就會留下多一些安心、放心、開心。給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讓他們能像馬修一樣可以坦誠、輕松地面對“分離焦慮”。
一個詼諧妙趣的親子對答游戲,
緩解孩子“分離焦慮”,培育孩子構(gòu)建愛的能力
爸爸修好了壞掉的車,送馬修去上學(xué)。離別的時候,孩子擔(dān)心晚上爸爸的車子再出問題,不能來接自己放學(xué),爸爸沒有采用大人通常使用的寬慰話語回答,而是以孩子的視角進(jìn)行了回答,給孩子提供了多種“解決方案”——或開拖拉機(jī),或騎猛獸,或劃小船,或跨上兇猛的大龍來接他。后,如果這些辦法都行不通——“我就伸出兩條長長的腿,邁著大的步子來接你。”爸爸用無條件的愛給予了馬修心理上的安全感以及歸屬感。
爸爸和孩子馬修的一問一答,充滿了天馬行空的想象和童言稚語的天真,也同時展現(xiàn)出了父親和孩子之間濃厚的親情和脈脈的愛意。作者納迪娜?布蘭-科姆已出版二十多部繪本與青少年小說。她的寫作風(fēng)格細(xì)膩,善于刻畫心理,總能敏銳捕捉日常生活中的細(xì)微情感,在國內(nèi)已出版《有你真好》系列作品。繪者奧萊麗?格萊瑞用明亮鮮麗的色彩,詼諧妙趣的景物,新奇創(chuàng)意的想象,合二為一的跨頁圖畫勾勒出了一幅幅爸爸的各種“解決方案”圖,顯示了爸爸為了孩子無所畏懼的勇氣,更向我們展示了親子之間愛的藝術(shù)。
納迪娜·布蘭-科姆(NadineBrun-Cosme),法國作家,出生于1960年,在全心投入寫作之前,曾多年從事與兒童與青少年有關(guān)的工作,已出版二十多部繪本與青少年小說。她的寫作風(fēng)格細(xì)膩,善于刻畫心理,總能敏銳捕捉日常生活中的細(xì)微情感,用充滿詩意的文字幫讀者打開記憶的大門,為心指明前進(jìn)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