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時常聽見一聲聲獨唱,我的、他人的、草木的、群星的……當我寫這個故事時,我能聽見一聲聲合唱,我們的、天與地的,人與萬物的。——兒童文學作家 薛濤
薛濤以東北沙地中一個村落烏糧為背景,對東北沙地這個獨特地貌進行了全景式描繪,陌生而新鮮的場景營造出獨特的審美意蘊。作品通過講述兩位少年砂粒與星塵交融暗合的成長經歷,架構出一段問蒼穹、擁萬物的傳奇,直面人們對故鄉(xiāng)逐漸消逝的惆悵、對鄉(xiāng)土生活秩序的堅守、對美好家園的赤誠呼喚,莊嚴與詼諧兼具,溫情與剛性并重。
小說的敘事線索也并非單線切入,而是圍繞兩個少年進行雙線敘事,明線與暗線交替,在時間和空間上形成呼應。這是對兒童文學敘事結構的有益探索。
蒼茫的沙地,浩瀚的星空,其問有一座人煙寥寥的村落——烏糧。八年前,少年砂粒駕鷹從烏糧出發(fā),走向草原深處。少年從此絕跡,鷹獨自歸來。八年后,少年星塵與觀星團走散,迷失烏糧之際被砂粒的父親砂爺所救。此時,狼群也在窺伺著烏糧。砂爺和星塵惺惺相惜,與孤傲的鷹、渴望飛翔的公鵝組成“護羊戰(zhàn)隊”,保護贏弱的羊群。在與狼群的周旋中,人與人的情感交融,人與動物的糾葛博弈,動物與動物的殘酷交鋒,漸次展開……
薛濤,一個莽撞的觀星人,一個專心為小孩(含像小孩一樣的大人)寫作的人。在海內外出版作品五十余部,獲獎二十余次。目標是出版一百部作品,讓地球上各個角落的人都能讀到他寫的故事。 目前居住在沈陽郊外,在河邊的一座木屋里寫作、讀書、做白日夢……其他時間,周游列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