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總有一天,屬于我的事業(yè),會有漲潮的時候!”
臺灣著名作家隱地的父親一生宗奉這句話,他一輩子都在等待漲潮之日。隱地卻由此選擇了一個反其向而行之的座右銘:“站起來!你自己不幫助你自己,沒有人會來幫助你!”
《漲潮日》是隱地自己的傳記,也是中國臺灣從五。年代到二○○○年的文壇縮影,共收二十五篇散文,以個人“成長的故事”為經,以“走過的年代”為緯,道盡人生滄桑,卻又處處充滿生命的激情。這樣一種類似自傳的個人書寫,從一個側面為我們呈現(xiàn)了一個非常難得的時代變遷、臺灣變遷的讀本,同時,它也是一個關于貧窮、理想、堅守、奮斗的人生讀本——每個人都在期待自己的“漲潮日”。白先勇先生說這《漲潮日》“對于一些正在貧困中掙扎的青年,可以當作勵志讀物”。
隱地,本名柯青華,浙江永嘉人,一九三七年生于上海,七歲時,送至昆山千燈鎮(zhèn)小園莊顧家寄養(yǎng)。一九四七年十歲時,由父親接至臺灣。因父母離異,導致家道中落,面對經濟困頓的窘境,隱地賣過報紙,送過煤球,但始終奮發(fā)向上。 通過不停地投稿,隱地為自己寫出一個屬于他的文學世界,他是臺灣重要文學出版社——已有三十四年歷史的爾雅出版社負責人,他曾擔任《書評書目》雜志總編輯,他也是臺灣“年度小說選”、“年度詩選”的創(chuàng)辦人。隱地從十八歲寫作至今不曾停歇,已出版長篇小說《風中陀螺》、短篇小說集《幻想的男子》、散文集《蕩著秋千喝咖啡》、詩集《法式裸睡》、評論集《隱地看小說》等各種文類出版物合計五十余種。